
自來水質量真相還要瞞多久?
2014-01-27 11:38:10

據媒體報道,2009年,住建部曾對全國城市飲用水水質狀況作普查,但至今未公布結果。多位業內人士稱,此次檢測結果實際合格率僅50%左右,金屬污染等嚴重。調查顯示,全國城市供水管網普遍低劣,不合國標的灰口鑄鐵管占一半;中國內地無一城市實現直飲水。(8日《都市快報》)
沒有什么比無雜質的真相更令人安心——即便有些真相是千瘡百孔的。2009年下半年,為了“大致搞清”全國城市飲用水的水質狀況,住建部水質中心作了一次全國普查。這是近十幾年間最大規模的檢測,覆蓋全國4000多家縣級以上城市自來水廠,得出了最為接近真相的飲用水質數據。吊詭的是,住建部迄今仍未對外正式公布這次調查所得的自來水水質數據。因此,即便今日“50%的合格率”旁門而出,仍有諸多民眾質疑此數值的高低。那么,合格率的真相究竟何在?遮掩不說的理由又是因何?水質安全是“不能說”還是“不敢說”……這些問題,即便無涉公共利益,也當對得起消費者按月繳納的水費。
可以不吃藥,但不能不喝水。拋開合格率上的懸疑不說,水質安全上的諸多憂思確實有待客觀回應:一者,自來水輸送管網建設,以及水箱、蓄水池等基礎設施,是不是安全無虞?不符國標的灰口鑄鐵管、普通水泥管、鍍鋅管等,即便不是司空見慣的事實,卻也在各色“爆管”事件中可以窺見一二。今年以來,我國多個城市啟動水價調整,長沙居民用水價格從每噸1.88元上調至每噸2.58元,廣州公布的兩套水價聽證方案分別比原標準高出0.7元和0.6元,重慶計劃推進居民用水階梯價格制度……那么,資源價格改革風起云涌的時候,資源產品質量有無得力保障?二者,直飲水普及率在歐美市場達75%,但國內不足3%,健康方便、節能環保的直飲水往往因為公共投入而遲遲在門外徘徊,那么,在“至少20%至30%的水廠需要盡快上馬深度處理工藝”的背景下,自來水質量是不是成為被公共財政遺忘的角落?與硬件的安全相比,制度軟件的漏洞更是令人揪心。武漢自來水的異味事件、鎮江水污染事件……不僅真相撲朔迷離,更暴露出多地在水質監管上的疏漏。
每一滴水都有“來龍去脈”。毋庸置疑的是,自來水質量堪憂的現狀,與生態環境的污染程度密切相關。“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凈化水質、管控水質,總歸是事后諸葛,源頭上看管好水源,時刻警醒于“我國年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世界上人均擁有量最低的國家之一”的現狀,才能及早未雨綢繆。須知,沒有不犯錯誤的人類,只有永不回頭的江河湖水。
來源:網易
- 上一篇:鎮江水污染 權威聲音“朝三暮四”!
- 下一篇:不能說的“秘密”:華北平原地下水污染
相關閱讀
- 媒體稱我國自來水合格率僅50% 無城市實現直飲2014.01.21
- 內地自來水僅50%合格 氟砷鐵等超標2014.01.24
- 自來水水源成超級化工廠 水質堪憂2014.01.28
- 我們需要讓喝水成為一種幸福!2014.02.08
- 自來水水質在下降,價格卻一路飆高!2014.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