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貨輪泄漏致海水污染海洋漁業部門追訴獲賠670萬
2014-06-10 16:11:56

6日,寧波海事法院調解了一起海洋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案。這是一起公益訴訟,是2013年民訴法大修后,寧波海事法院受理的首例。
2012年3月15日,一艘新加坡籍貨輪在福州興化灣江陰港附近海域發生觸礁擱淺,導致大量燃油和船載有機氯農藥等危化品泄漏入海,嚴重污染事故海域。
船上貨物的貨主是寧波人。事故發生后,引發了涉及多方的復雜法律糾紛,其中僅貨損糾紛就有132起,還有7件污染損害賠償糾紛。這一系列案件都歸寧波海事法院審理。
去年9月,污染海域的海洋、漁業管理行政部門—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以原告身份,向輪船所有方安泰迪卡航運公司和承租方達飛輪船公司,提起船舶污染損害賠償訴訟,索賠金額高達3200余萬元,引發各方關注。
寧波海事法院的法官說,海洋環境污染損害糾紛案件,屬于公益訴訟的范疇。當時提起索賠的有好幾個部門,最終經協商確定由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起訴為妥。
不過,就索賠主體資格,庭上還是引發了激烈爭論。原告是涉案事故污染海域海洋、漁業管理的行政部門,但被告提出來按照《海洋環境保護法》,應由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國家海事局等部門代表國家行使權利。
主體資格問題,一直是困擾公益訴訟啟動的核心問題。當侵害公共利益的事件發生后,誰有資格代表不特定多數人進行公益訴訟,法學界和司法實務界一直爭論不休。2013年民訴法大修后,提起公益訴訟的主體被確認為“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但并未進一步明確。
有法律人士認為,除此之外,司法實踐中,本應負有公益訴訟職責的“有關機關”,卻缺乏公益訴訟的動力,也是很多地方公益訴訟數量“掛零”的原因之一。
此案經過二次庭審,庭審結束后,合議庭成員又進行了長達2個月的協調。雙方最終達成了調解方案,被告向原告賠償主張金額的20%,即人民幣670萬元。
來源:三污防治網
相關閱讀
- 中國5成城市地下水污染嚴重 3億農民飲水不安全2013.02.20
- 地下水污染調查:山東部分企業將污水直排地下2013.02.20
- 上海突發水污染事件 居民撤離區域停水2013.02.21
- 山西現苯胺泄漏 邯鄲因山西水污染大面積停水2013.02.21
- 盤點全國各地水污染事件2013.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