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陽一遇罐車事故 33噸化工液體泄漏致村民井水污染
2014-06-11 11:18:54

道上的一起交通事故,讓南陽西峽縣重陽鎮水峽河邊的村民遭了罪。事故中裝有化學品甲基叔丁基醚的罐車破裂,33噸液體泄漏,流入路邊的河里。
此后,不斷有村民發現井里的水變了味兒,“喝了頭暈”。為了安全起見,鎮里只能每天給村民們送水吃。
事件
一起交通事故后井水變味
提起這事兒,香坊溝村的李老太和村里的所有人一樣,沒想到一起交通事故會造成他們吃水難。重陽鎮的香坊溝村被312國道由東向西穿過,由北向南流淌的水峽河在此與國道交會,事故就發生在河東20米處。
“去年臘月二十早上的事兒,當時不讓生火做飯,說是怕爆炸。”李老太家離312國道只有100米遠,當時她并沒有在意。
變化發生在今年農歷正月里,橋頭娶媳婦的人家最先發現水里的異味,不斷借水才辦完喜事。隨后,不斷有村民發現自己家的水“味道澀澀的”,村頭磨房的女老板甚至感到頭暈胸悶。
村里的小學也受到影響,因為事關200多個孩子的健康,在村民們強烈反映后,鎮政府決定給村民送水吃。
走訪
要求送水的村民已有100多戶
老李目前是鎮里暫時委托的送水員,他專門定制了一次能裝1噸水的膠罐,裝上三輪摩托車,再用繩子固定。他運的是自家7米深的井水,“我家離河遠,水沒味”。每天早上5點,他就要起床給鄉親們送水。為此,鎮政府每天支付他200元錢。
6月9日早上,河南商報記者坐上老李的三輪摩托車,和他一起去送水。每到一戶,他就鳴笛示意,屋里就有人出來接水。到6月9日,他已經送了快三個月了,“之前派的是灑水車”。這三個月里,要求送水的村民從80多戶增加到100多戶,距離也從沿河500米擴展到2000米。住在國道往南300米處的老何說,現在已經波及鄰村水峽村了。
不過老李也在盤算,每天的報酬是固定的,但路程和人數都在增加,這讓他感覺有些虧,“這兩天下游村子又有四五戶要求送水,還沒開始送呢。”
說法
這是一起由交通事故
引發的環保事件
在西峽縣安監局副局長王廷臣看來,這是一起交通事故引起的環保事件。他說,環保部門已經初步認定,是當時那起交通事故導致化學品泄漏,引起井水變味。
6月9日,他告訴河南商報記者,根據西峽縣《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預案》,在發現危險化學品運輸事故時,安監局應作為牽頭單位進行緊急處置。“當時知會了公安、消防和環保部門到現場,第一是保證人員安全”,因為事發地正好是居民區,他們只能先用水對罐體進行降溫,禁止附近村民生火,以防止爆炸。至于罐體被撞開的裂口,則沒能堵住。
在確定安全后,王廷臣告誡各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對事故責任認定和環境監測做好跟蹤。
甲基叔丁基醚,是一種無色透明的可揮發性液體,具有特殊氣味。易燃,屬低毒類化學品,吸入對眼睛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對皮膚有刺激性。常用于無鉛汽油中作為抗爆劑。美國有學者研究稱,甲基叔丁基醚會對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事故過去快5個月了,至今,沒有權威的檢測報告來告訴這些村民:家里的水到底能吃不能吃。一直為此事奔波的村干部說,他打算做兩手準備:一邊打官司,一邊繼續匯報。
安監部門
我們只能應急處理
沒有監管和處罰權
雖然在事故發生之初,西峽縣職能部門就采取了應急措施,但越來越多的村民發現飲用水變味了。
6月9日,西峽縣安監局副局長王廷臣說,根據《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此類化學品在運輸過程中泄漏,當地公安機關接到報告后,應根據情況立即向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衛生主管部門通報,有關部門應采取必要的應急處置措施。
他表示,他們能做的很有限。“一輛貨車和一輛安徽牌照的罐車相撞,不能界定為安全生產事故。說白了,這是異地車、異地人、異地物,我們只能做應急處理,但沒有監管和處罰權。”王廷臣也感到苦惱,312國道橫穿西峽50公里,類似的預警已經不止一次發生,“之前也發生過類似事故,但這次是最嚴重的,發生了泄漏。”他希望能建立相關的同行間的通報機制,或者是給予事發地職能部門更為直接的監管權。
環保部門
目前縣里還沒能力核定該事故的污染情況
西峽縣環保局辦公室主任陳鐵林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在事故現場,環保部門的處理辦法分兩種:路上的覆蓋上黃土吸收,流入河道的則筑壩攔截。
雖然《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中規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依照職責分工調查相關危險化學品環境污染事故和生態破壞事件,負責危險化學品事故現場的應急環境監測”,但在陳鐵林看來,對于縣級環保部門來說,這項工作的難度極大。“我們在環境監測設備、人員素質方面都十分薄弱,只能做淺層面的檢測。”他說,目前西峽縣環保局還沒有能力核定這個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污染情況,更別提出具權威的鑒定報告。
如今,他們只能建議重陽鎮政府委托疾控部門先做飲用水的檢測。
昨日下午,河南省環保廳宣傳處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尚無法判斷重陽鎮是否造成大面積水污染,希望當地環保部門通過逐級上報來推動事件發展。
村干部
準備一邊打官司一邊繼續向上匯報
重陽鎮政府包村干部李金喜,一直在村里和縣、鄉中間奔走。他說,從送水到現在都快5個月了,該匯報的也匯報了,事情沒有任何進展,上報的村民卻越來越多。
“井里的水已經委托縣疾控中心化驗了,說指標都合格。”但李金喜了解后發現,疾控中心只能檢測飲用水的21項指標,氣味啥的都沒法鑒定,“誰也不敢跟村民保證,你喝吧,我負責。”
昨日下午,省疾控中心專家祝剛告訴河南商報記者,當地環保部門最好把河水和村民的井水一起取樣,這樣才能全面了解當地的水質情況。
重陽鎮正打算給受影響的村民裝上自來水,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一是錢,二是污染影響范圍。”李金喜說,錢的問題已經請鎮司法所啟動司法程序,希望從當事車輛公司那里獲得的賠償,作為自來水工程的資金來源。
“但上級部門不給個檢測報告,確定影響范圍有多大,這自來水還是沒法裝。”李金喜告訴河南商報記者,他只能做兩手準備,一邊打官司,一邊繼續匯報。
來源:三污防治網
相關閱讀
- 中國5成城市地下水污染嚴重 3億農民飲水不安全2013.02.20
- 地下水污染調查:山東部分企業將污水直排地下2013.02.20
- 上海突發水污染事件 居民撤離區域停水2013.02.21
- 山西現苯胺泄漏 邯鄲因山西水污染大面積停水2013.02.21
- 盤點全國各地水污染事件2013.02.22